数字串起的幸福——记我校10位志愿者的林州支教生活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年08月06日 22:32 




任梦莹、董桂岐、张颖颖、李贺玲、刘衍杰、李耿杰、郝建玲、史佳文、李文祺、秦超林,10位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安师学子,因为一个共同的心声缘聚一起,与预料之外的93个孩子一起学习、一起跳舞、一起画画、一起做游戏……一起度过了让人难忘的23天。夜幕降临,他们还带领着村里的叔叔阿姨跳起欢快的网络神曲《小苹果》和《最炫民族风》……

8月3日上午,周日,三伏天,站在树荫下都酷暑难耐,但林州市茶店镇小坡村的社区广场上,93个孩子正在卖力地演出着,观众并不多,但他们很开心、很幸福,当然也有一点小小的伤感,因为和他们一起生活了23天的10名志愿演出后将会和他们分别。

“要让每一个孩子都登台,要让每一幅作品都展出,要给每一个孩子一张合影……”这是10名志愿者在演出后告诉记者的,他们说:“23天的支教生活,应该说我们是在一起成长,我们教的知识可能很有限,但我们希望让孩子们有一个更开阔的眼界,让孩子们了解更多,让他们有一个自己的兴趣。”

10:一次临时的组队

对于任梦莹、董桂岐、张颖颖、李贺玲、刘衍杰、李耿杰、郝建玲、史佳文、李文祺、秦超林等10名志愿者来说,这个暑假有点意外,意外的是这个暑假10人一起吃、一起住、一起看书学习、一起上课教书,更让他们意外的是原本并不熟悉甚至并不认识的10个人成了朋友。

7月7日,我校正式放假的第一天。对于音乐学院的史佳文、李文祺、秦超林来说,他们已经焦急地等待了将近一周。放假前半个月,他们就主动申请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暑期支教服务队,为此,他们放弃了外出打工的机会,放弃了和父母团聚。秦超林告诉记者:“我就想给自己一个不一样的暑假,参加支教是早已定下的,雷打不动。”

7月10日,支教的时间、地点终于确定下来。此次支教至少需要10名志愿者,由于时间紧,除了史佳文、李文祺、秦超林外,其余人员毫无着落。校团委、音乐学院的负责老师通过飞信、电话等形式向全校招募志愿者。当天,就有来自美术学院2012级的李耿杰、郝建玲,数学与统计学院2013级的张颖颖、李贺玲和传媒学院2012级的刘衍杰在了解到信息后提出要参加支教活动。仅仅一天时间,队员一下子增加到8人,可此时,他们相互之间还都没见过面。

任梦莹、董桂岐是音乐学院大三的学生,一个报名参加了培训班,一个准备留校考研,但在得知林州支教需要志愿者的事情后,主动和负责老师打电话,希望能够参加。任梦莹告诉记者:“这是我在学校的最后一个暑假了,我想给自己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董桂岐说:“听同学说,支教很能锻炼人,很有意义。当时就有点心动,心想不能让自己的大学留下遗憾。于是就主动请缨参加了支教。23天的支教生活证明了同学说的是真的,我感觉很快乐。”

有学声乐、舞蹈、器乐的,有数学、摄影、美术、影视编导专业的,涵盖大一、大二、大三三个年级,短短时间内“凑齐”了十个人。7月10日下午,十个人第一次聚在一起,进行了简单的分工,队长、宣传委员、生活委员、安全委员……一个组织机构临时搭建起来。队长任梦莹告诉记者:“虽然此前大家并不熟悉甚至从未见过面,但第一次见面,大家显得格外亲切,那天,老师布置完任务后,我们自己在一起有讨论了两个小时。我们对自己即将面临的工作充满信心。”

7月11日,十个人第一次来到林州市茶店镇小坡村。他们给支教队起了个名字——“大手牵小手”。

93:一份意外的收获

林州市茶店镇小坡村是一个人口只有一千多人的的小山村,村里人家零星分布在起起伏伏的山坡上,村里小学也只能容纳一至三年级的学生。往常一放假,小山村显得格外宁静,孩子们大都参加一些补习班或在家闲玩。

可是今年与往年不一样,从7月11日开始,小坡村显得格外的热闹,因为这里来了一支安阳师范学院的支教队。10名志愿者将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对小坡村的孩子们进行语、数、外等知识的强化提高和体音美等兴趣的培养。

由于是本着自愿的原则,支教队成员一开始对学生报名数并没有太高的期望,支教队员郝建玲说:“我们只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接触到一些平时学习中接触不到的知识内容,培养他们的音乐、体育和美术的兴趣。”第一天的报名就让支教队成员有些意外和惊讶,原本觉得可能会有30来人,第一天实际报名的学生已经突破了80人,连邻村的甚至更远地方的家长也带着自己的孩子过来了。学校教室有限,凳子和桌子完全不够用,没有办法接收更多的学生,但仍不断有家长带着孩子过来,甚至还从自己家里搬来了桌子和凳子……

于是,第一次上课,志愿者们清点人数后发现,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人数达到了93人。于是,93成了10名志愿者每天都要关心的数字,他们要看上课时大家是不是都来齐了,下课后大家是不是都安全到家了。

为了便于上课教学,志愿者们把所有学生分到了三个班,一二年级一个班、三四年级一个班、五六年级一个班,重点放在了一至三年级,制定了针对不同年级的课表,课程从早上8点开始,到下午5点40结束,上午主要是针对语数外进行教学,重点是让大家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知道学习方法和技巧,下午主要是进行体音美教学,重点在于开阔视野、培养兴趣。

体音美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这也正是队员们的专长。可是第一天的教学就让学美术的李耿杰有点“伤心”。“第一讲,我让孩子们先想象一幅图,然后画出来。想从这幅画中去了解孩子们的想象力。所有的画看完,我发现这里孩子们画的画九成都是相似的。来之前,我以为这里的孩子们会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看到这些画,感到些许的悲哀,孩子们的想象力都去哪了呢?”随后的教学中,李耿杰努力引导学生大胆想象,通过深入细致地观察自己的生活发挥大家的想象力。李耿杰说:“在我们来之前,学校也是有美术课的,不过那只是课程表上的美术课。孩子们喜欢这些美术老师,喜欢画画,珍惜我们在的这段时间,珍惜他们学习画画的时间。我同样珍惜,珍惜教导他们画画的时间,珍惜他们对美术的喜爱,珍惜他们的想象力。”

李博,是93个孩子中“特殊”的一个,一次意外的车祸使他头部严重受伤,导致行走不便,右手不停抖动,说话口吃。可他却是所有学生中最爱学习、最爱表现的一个。志愿者李文祺讲起李博的事情满是感动。“第一次自我介绍,李博是第一个举手上台介绍的,他用力地说:‘我叫李博,我的梦想是做小博士’,仅仅13个字,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下面有同学在笑,他转身用左手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嘴里还说着,我要当博士,下面同学开始鼓掌。”“有次体育课,要求跑步,由于担心李博,奶奶不让他跑,但他挥着胳膊,硬着要去跑,自己一歪一歪地往前跑。他有一个可爱的妹妹,大课间,大家出来跳舞,她妹妹说:‘老师,能不能让我哥哥在凉阴处跳吧,他怕热’,双手拉着我的手,脸上挂着汗珠,眼里充满着渴求。”李文祺说:“孩子们身上有我们感受不到的力量,我很感动,感谢这段支教生活。”

李书强是93个孩子中很内向的一个,平时和奶奶在一起,不爱说话。“有一天,他抱着南瓜急急地跑到志愿者们住的地方,说:‘老师,给你们南瓜’,睁着大大的眼睛盯着我们,笑着。胳膊有点擦伤,后来我们才知道他是被狗吓得跌倒了,胳膊擦伤了,但南瓜完好无损。”郝建玲告诉记者,说:“我们在传授有限的知识的同时,也从孩子们身上也学到了许多。”

“李洁,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是93个孩子中年龄较大的。支教的时间里,她每天都和我们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唱歌、一起跳。她喜欢画画,每次画画的时候她都非常认真,两只眼睛细致地观察着要画的人物和事物。画完立刻拿起画急切地让老师看,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指点。”史佳文告诉记者,“可是后来,我才得知她爸妈都在外务工,不在家,一直是自己一个人,自己做饭自己吃,晚上自己睡觉,我真不敢想象,夜里下雨打雷的时候,她一个女孩子家是怎么度过的。但是她不管夜里在家有多么孤独和难过,白天却又是笑容满面,笑着跟我们打招呼,跟我们玩,跟我们跳……”

“李奶奶,是93个孩子之外特别的一个,她爱唱戏,我们刚来第一天,她就跑到我们跟前问能不能教她唱戏。”李文祺说,“虽然我的专业是音乐,可戏曲并不熟,但看着李奶奶热情的眼神,一时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就答应李奶奶每天中午我们在一起唱一个小时的戏曲。阿姨特别高兴,紧紧地拉着我的手说谢谢。”李文祺告诉记者,她没想到李奶奶会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每天总会准时到,有时还会给我们志愿者送来自家种的蔬菜。

“93个孩子,93个故事,而且是独一无二的故事;93个孩子,93份责任,一个都不能少。”志愿者李贺玲感慨地说。

23:一生难忘的经历

23天很短暂,倏忽即逝,23天的故事很绵长,23天的经历很难忘。

10个人的支教生活,在7月11号开始。行李拉到学校旁边的村委会,有两间空屋子、不足一人一个的床板和床架。女生屋里,把床板并起来,用凳子支撑,可以睡下六个人。男生,直接把床板放在地上,一起睡地铺。

23天的时间,10个人开始了一起吃饭,一起开会,一起写心得,一起经历和分享学生之间的感动,一起经历晴天、下雨、看彩虹。有笑声,也有感动的泪水。

说起23天里发生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许多故事可讲。郝建玲告诉记者:“第一次做饭,割到了手,当时血流不止,文祺和颖颖看到我割到手,拽着我往卫生所跑,她们一边说没事,一边担心地看着。在卫生所,医生擦药消毒但血还在流,文祺按着我的肩膀,颖颖拖着手,当要逆着伤口为最深处消毒的时候,颖颖用一个手遮住我的眼,不让我看,文祺拍着我的肩膀安慰道,‘没事,一会就好了。’她们的手一直拍着,托着,直到止住血,包扎好。”“担心自己再次流泪,我低头往宿舍走,正好撞到下课回来的其他队员,看到我们从卫生所出来,几乎同声地关切询问怎么回事。不一会的时间,没课的队友得知后也跑来看我”“洗头的时候,碰到贺玲正好也在洗,她一边说等一会我来帮你,一边快速地冲着自己的头发,我说:‘不用’,她两步走到我跟前,把我的头按进了水盆,帮我洗了起来。最后说了一句:‘第一次就这样’,她第一次给其他人洗头,我第一次让同学帮我洗头。”

“出门必带颖颖”是队员们的一句口头禅,也是一份浓浓的爱。队长任梦莹说:“刚开始,大家连吃了三天煮米饭、蒸米饭,颖颖突然说:‘不行,我要蒸馒头。’我们露出惊讶,但是第二天她真的蒸了一锅馒头,来补救我们一直吃大米的生活。南瓜馅的包子,茄子馅的包子,还为我们烙南瓜饼。”“有一次,她病了,但依然想着为我们做点什么吃的,而且还披着被子坚持开会,劝都劝不回去。”

支教队里,有一个人每天都会最早去学校,最晚锁门后回来,每天想着我们人都去那了,外出的时候,总是最后一个。他就是秦超林,安全委员,负责支教队每一位成员的安全。有一位同学在下课玩的时候,碰到了鼻子,第一个冲上去的是他。凡是有危险的地方,总有他在。

董桂岐,是支教队里唯一学舞蹈的学生,因此也就成了整个小坡村小朋友、大朋友最欢迎的人,因为大家都爱广场舞。“来到这的第一天,我就开始犯怵,因为不仅要教这里小朋友们舞蹈,还要教这里的阿姨们跳广场舞。虽然我是学舞蹈专业的,可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广场舞,更不用说教了。”“到了晚上,大家都来了,奶奶、阿姨、小孩,每个人脸上都很高兴。虽然之前做过功课,学了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舞蹈和广场舞,可还是心里没底。”“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开始教第一个动作,一开始学的是《最炫民族风》,按照大家的要求,我将动作一个一个分解教给大家,就这样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一个半小时,临走时,大家说:‘老师,辛苦了!’我顿时心花怒放。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和阿姨们约定每天晚上8:00到9:30准时在广场上碰面。而每当这个时候,广场上就不知不觉布满了人,小孩、阿姨、老人和周围许多围观的人,足足有上百人。一天、两天、三天…….随着时间的流逝,阿姨们的接受能力也越来越快,每天教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一共教了三个舞蹈:《最炫民族风》《小苹果》《思密达》。看着他们熟练地跳着自己教的舞蹈,心里一大股的成就感涌了出来。我想我们已经离不开这个地方,这里将是我们人生中最美好的回忆!”

23天的支教生活,大家都有很多感慨。张颖颖说:“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支教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也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我们虽然付出了许多时间汗水,但同样也收获了一份快乐,一份荣耀,一份知识。我们传播了知识的种子、文明的火花,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秦超林说:“这些美好的时刻,让我觉得:人活着,不求活得多么威名赫赫,但求一生做几件有意义的事,把快乐带给身边更多人,懂得分享,活得充实有意义,足矣,这就是伟大的人生。”

据悉,今年暑期,我校以“走进留守儿童”教育帮扶为主题,面向安阳市五个县区和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同练乡组建了6支校级重点专项支教团,并组建了42支自主立项团队到安阳、南阳、洛阳、周口、驻马店等地开展七彩圆梦、阳光支教等活动,为2000余名儿童捐赠图书2000余册,捐赠价值25000余元的电子琴、竖笛、篮球、跳绳、彩笔等文体用品。支教志愿者们通过努力将自己微小力量汇聚成构建社会文明和谐的伟大正能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编辑 王晓伟)

上一条:我校第二届卓越教师实验班暑期培训顺利结班

下一条:我校支丽平博士入选2014年全国专利信息师资人才

关闭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