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4年09月01日 18:29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发布《关于公布第三批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结果的通知》(教科技〔2014〕653号),由我校副院长杨新新牵头申报的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并获得首批建设经费500万元。

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是以我校为牵头单位,联合河南省文化厅、河南汉办、北京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博物苑等核心单位,安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安阳市旅游局、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等主要参与单位,旨在按照“河南急需、国内一流”的建设目标,从中华文化“走出去”和河南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需求出发,依托协同单位独特的地域优势、资源优势和学科特色,创新协同机制,搭建国际化汉语海外传播体系,着力解决汉语海外传播的瓶颈问题,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打造中原文化品牌、为河南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贡献力量。

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我校坚定办学方向,长期执着追求的结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中心申报工作,把协同创新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的重要平台,专门成立了由副院长杨新新牵头,科研处、发展规划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人事处、研究生处、财务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心、文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院部参加的工作组,进行了反复调研与论证,围绕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根据学校地缘优势和学科特色,选择了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方向,加强规划设计,做好统筹部署,积极开展校内培育、校外联合和实质协同,前期开展了大量开拓创新性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连续三年申报,三次答辩,最终成功获批。

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我校加强学科建设,坚持特色发展的结果。2008年以来,学校大力实施学科兴校战略,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通过突出重点、凝练特色、加大投入、强化激励等措施,学科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积淀了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科研基础和人才基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校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缘优势,着力在文化传承创新和汉语国际推广方面倾力打造品牌,凝练出以汉语海外传播为主要方向的办学特色,在汉语国际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得到了河南省汉办和国家汉办的充分肯定与大力支持。

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我校整合校内资源,实施协同创新的结果。协同创新中心自培育以来,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和前期培育工作,汇聚创新要素,整合创新资源,改革机制体制,加大投入力度,取得了丰硕的实施成效,为协同创新中心的顺利实施和成功认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汉语海外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继2011年我校成功获批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单位之后的又一件大事、喜事,是我校发展历程中又一新的里程碑,标志着学校内涵建设取得新突破,再上新台阶,为学校未来发展争取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也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与历史使命。

“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国务院在高等教育系统启动的第三项国家工程,是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河南省 “2011计划”启动于2012,重点支持聚焦“河南急需、国内一流、制度先进、贡献突出”的总要求,具有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协同创新能力,尤其是符合“实质性培育组建运行为前提,重大协同创新任务为牵引,机制体制实际操作为保障”基本条件的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2011计划”启动至今已开展了三批认定评审,共认定33个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涉及19个高等院校。(责任编辑 王晓伟)

上一条:台湾大学法律学院蔡茂寅教授等一行来我校讲学

下一条:【群众路线】整改进行时:第二十七周整改进展情况

关闭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