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张燚来校讲学
5月13日上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张燚来我校讲学。在音乐厅,张燚作了题为“表演,三步超过歌唱家”的报告。音乐学院部分师生及来自安阳市中小学的100多位音乐教师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张燚深入讲解了声乐演唱过程中表演的重要性,强调演唱者不是简简单单走到钢琴旁鞠躬就算表演,一定要在刚一亮相的时候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用歌声表达歌曲情感的同时,更要通过表演把歌曲中所表现的情景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不仅能为观众提供听觉上的享受,更有视觉上的带领,这样才能成功演绎作品。
结合声乐表演中常用的手势和体态,张燚现场做了分类和演示,并对音乐学院2011级学生栗方园、李迪演唱的《紫藤花》和2013级学生张琪演唱的《燕子》进行了指导。
张燚,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河南理工大学音乐文化产业研究所所长。。著有《中国当代流行歌曲的人文解读》、《我国大学生音乐社团的现况与发展研究》等专著,主持多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60余篇。(音乐学院 张宁婕)
河南教育学院王洪成教授来我校讲学
5月13日上午,河南教育学院王洪成教授来我校讲学。在逸夫图书馆二楼会议室,王洪成教授作了题为“关于依法治校的若干思考”的专题报告。教育学校200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王洪成教授从依法治校的进程讲起,分析了依法治校的内涵与特征,认为依法治校的特征包括强烈的法治理念和规则意识、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完整的制度体系、完善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的科学决策和民主管理机制、浓厚的学校法治文化氛围、良好的外部环境、强力的决策执行与监督机制,认为依法治校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结合近年来的典型案例,王洪成教授还深入分析了高校依法治校中的实践操作,希望师生们能够树立法治意识,养成依法执教、依法治班、依法受教的习惯。
王洪成,河南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教育专家、河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河南省教育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在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教育学院)
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李慧芳博士来校讲学
5月8日下午,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李慧芳博士应邀来校讲学。在外国语学院206会议室,李慧芳博士作了题为“Academic Skills and Learning Advisor”的专题讲座。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聆听了讲座。
讲座中,李慧芳博士以所任教的新英格兰大学为例,详细介绍了澳大利亚大学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重点介绍了澳大利亚大学本科、研究生的学制和学分问题。李慧芳博士还现场演示了澳大利亚大学学生教学、科研以及学习的服务机制运行情况,包括心理咨询、论文指导、课件制作技术支持和实践实习指导等多方面内容。
随后,李慧芳博士与外国语学院部分教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李慧芳,博士,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应用语言学专业。现任教于澳大利亚新英格兰大学,主要讲授二语习得研究方法、英语语言学、英语写作等专业课程。(外国语学院 刘建华)
清华大学郭奕玲教授来我校讲学
近日,清华大学物理学系郭奕玲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在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103室,郭奕玲教授作了题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分析”的学术报告。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郭奕玲教授介绍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历史,认为诺贝尔物理学奖是现代物理学伟大成就的缩影,它折射出了现代物理学发展的轨迹和趋势。结合图片资料、原声电影及上世纪初以来十多位杰出物理学家的成功案例,郭奕玲教授为现场师生讲述了爱因斯坦、“三钱”(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杨振宁、李政道、高锟等著名物理学家的科学探索之路,勉励物理学子对待科学研究要永远保持一颗好奇心,拥有顽强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他还寄语在场学生:希望大家能有勤奋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不要坐等机遇,而要积极寻求、把握机遇。
讲座结束后,郭奕玲教授与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郭奕玲,原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主要从事物理教育和实验物理学史研究。先后担任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地质学院、台湾东吴大学等10余所院校的兼职教授或客座教授以及《大学物理》编委、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委员。著有《近代物理发展中的著名实验》、《诺贝尔物理学奖一百年》、《近代物理著名实验简介》、《物理学史》等30余部著作。(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 杨玉鹏)
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巴加卡教授来校讲学
4月22日上午,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研室主任巴加卡教授来校讲学。在音乐厅,巴加卡教授作了题为“俄罗斯民歌合唱与西欧合唱音乐的风格与特点”的学术报告,音乐学院合唱团全体师生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近200名合唱指挥专业教师和学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开始前,副院长朱登潮向巴加卡教授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
报告过程中,巴加卡教授带着学员一起做发声练习,指挥音乐学院合唱团演唱了俄罗斯歌曲《金色的浮云》、《小扫帚》等歌曲。就合唱团演唱中存在的问题,巴加卡教授进行了认真指导,指出在处理合唱作品的时候不仅要针对谱面去研究,还要结合不同国家的语言发音、作者背景、作品时代背景及作品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深层次的理解,这样才能在合唱中表达更加丰富的情感。
巴加卡,正博士,教授,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合唱指挥教研室主任。1997年至2008年在白俄罗斯国家广播合唱团担任指挥,2007年成为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合唱团艺术总监和首席指挥。曾担任欧洲各类国际合唱比赛的评委,2013年起担任国际文化艺术基金组织(ECA-EC)委员,在白俄罗斯组织建立了“20世纪合唱艺术”项目,创建了《Viva хор!》合唱艺术节。(音乐学院)
清华大学文志英教授应邀来我校讲学
4月18日,清华大学文志英教授来我校讲学。在逸夫图书馆一楼学术报告厅,文志英教授作了题为“学习中的训练和思考”的专题讲座。数学与统计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中,文志英教授从数学学科最基础的几个问题讲起,结合分数为什么可以通分、正方形和圆形面积如何计算、无穷大符号等事例分析了演绎、抽象和严格这三个数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通过欧几里得空间的五大公识和公理、维数的临界尺度、雪花曲线等有趣问题,介绍了数学研究中要注意的一些训练方法和技巧。文志英教授认为,数学作为基础学科,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志英教授勉励同学们学习数学时要多积累,勤于思考探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
讲座结束后,文志英与现场师生就数学教学、学习、研究中的困惑和问题进行了交流。
文志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数学评委,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分委会成员。先后担任“数学学报”等十余种学术期刊、高教出版社“研究生丛书”、上海科教出版社“非线性科学丛书”、Springer“Mathematics Series for Graduate Students”丛书编委。主要从事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方向为分形几何、动力系统、有限自动机与准晶的数学理论研究,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国内外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主持国家自科基金、教育部项目等科研项目10多项。(数学与统计学院 刘诗卉)
(责任编辑 王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