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校四位代表应邀在京参加座谈。我校甲骨文研究工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19年11月15日《大河报》第AI-22版对此进行报道。
本报讯近日,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安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纪多辙,校长黑建敏,历史与文博学院院长郭旭东,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刘永革应邀作为代表参会。
据悉,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是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作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甲骨文也为推动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记者从安阳师范学院了解到,该校于1985年成立了殷商文化研究班,邀请当时国内甲骨学研究的著名专家胡厚宣、李学勤、田昌五、李民、赵诚、王宇信等来校任教。在甲骨学界多年的悉心培养下,学校形成了以郭青萍、聂玉海、郭旭东、刘永革、韩江苏等为骨干的研究队伍,40年“遵嘱托、继绝学”,执著甲骨学研究的默默奉献,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
2000年,该校组建了一支跨专业、多学科的甲骨文信息化处理团队。2017年,该团队获批河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2018年,“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立项,助力甲骨文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2019年10月18日,在中国文字博物馆举行的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由当代甲骨学领军人物、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指导,安阳师范学院着力打造的甲骨文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标志着甲骨文研究插上了大数据的翅膀、飞进了云时代。
(作者系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高志强、牛静芳,通讯员张爱善,本文刊发于《大河报》2019年11月15日第AI-22版)
原文链接: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9-11/15/content_383086.htm?from=timeline
(责任编辑 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