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师院:把节约型校园建设在师生心中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09月17日 16:24 




□本刊记者 马孝民 特约记者 李驰

和很多高校的学生一样,安阳师范学院的学生在与记者谈到节约型校园建设时,首先会谈到节水和节电。很多学生说这些是他们力所能及并身体力行的,因为参加过学校举办的“我在后勤的一天”体验活动,体会过后勤工作人员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所付出的努力。“通过这一天,我知道我们的背后有很多人在默默付出着,为校园的整洁,为我们生活的舒适,为我们习惯养成的教育。我们要懂得理解,要学着担当。”数学与统计学院2008级学生刘佳没想到自己竟在全校“我在后勤的一天”体验征文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她只是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触,“获奖也大概是因为我的感触具有代表性吧”。

节约是一种观念,这是安阳师院在建设节约型校园时的出发点。所以,学校在通过技术革新、制度创新等方式促进学校各种“实际节约”的同时,也在努力通过师生参与的形式组织各种活动,培养他们节约的观念。“我们的目标是把节约型校园建设在师生心中。”刘宏飞副院长在接受采访中告诉记者。

节约是一个观念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

后勤改革以来的十年,也是安阳师院在节约型校园建设方面探索的十年。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社会发展和资源短缺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在推动着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也推动着高校节约型校园的建设,但很多人的节约观念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他们谈到节约型校园建设时仍然认为“那只是后勤部门的任务”。曾经,这让学校的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有些被动,让一些后勤工作人员不理解,同时,也让学校师生对“什么是节约型校园”有了更多的思考。于是,后勤部门加快了节水节电等方面的新技术改造,也加大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对师生节约教育的责任承担。

安阳师院2000年升为本科后,在校生人数急剧增加,学校水电费总量也随之迅速增加。2004年,学校在校生人数增至14000多人,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水电费用也迅速增加到600万元左右,而且有一直上升的趋势。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学院领导更加重视节约问题,通过借鉴同类学校的先进管理经验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到2008年年底,在校生人数增至22000多人,建筑面积增至70万平方米,而且水电价格均有上调,但水电费用仍然维持在600万元左右。随着节约机制的建立,学校后勤部门提高了自身服务意识和加强了对师生们的节约教育,所以,水电费用的下降并没有影响师生们的生活质量,只是减少了过去不曾注意的浪费现象。“学校师生人数增加了,建筑面积增加了,后勤部门既没有增加工作人员,也没有降低服务质量,充分保障了学校的快速发展,这是后勤部门改革的成绩。由此也可以看出,节约是一个观念问题,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刚上任的学校后勤部门负责人林玉河认为,继续转变师生们的节约观念仍然是他们的重要任务。“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要降低水电费用等,更重要的是要有浓厚的节约氛围,培育师生的节约观念。”

为了推动后勤改革和增强师生们的节约意识,学校后勤集团每年都会举行“后勤系统优质服务月活动”。其间,后勤集团通过开展“我在后勤的一天”体验活动、后勤员工与学生“真情面对面”座谈会、节能宣传周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师生们的热情参与、建言建策,进一步提高后勤工作服务水平。同时,通过这些活动让师生们了解学校后勤,理解后勤工作人员所付出的努力,提高节约自觉性。在谈到参与这些活动的感受时,2008级学生马少伟告诉记者:“当我亲身体验后勤人员晚上在我们离开教学楼后都要检查所有教室和洗手间进行关灯、关水龙头的工作后,我觉得节约是我的一种责任和我应该努力养成的一种习惯。特别是看到有人让水任意流淌时,这种感觉更强烈,因为那只是随手之间的事。”像马少伟一样,很多学生走进大学时习惯性地忽视了学校公共资源的节约,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有些浪费是必要的,那样才能体会到学校后勤的服务质量”,他们在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后才意识到,节约是一个合格公民应有的素质,不管是个人生活中的节约,还是对公共资源的节约。学生的这些成长和变化让活动组织者感到欣慰,让他们坚定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信心。

科学管理是节约型校园建设的重要途径”

2005年,安阳师院后勤集团提出了“创师生满意后勤,建节约型校园”的口号。这个口号的提出背后,有一段曲折探索的历程。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如火如荼的进行,高校后勤的节约机制建设也被提上了日程。安阳师院也不例外,特别是在2000年升格为本科后,学院在后勤管理上进行了诸多改革探索,以适应新时期本科院校的科学发展。这一次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使学校后勤浪费“重灾区”的水电费用降了下来,但是,师生的满意度也随之降了下来。于是,学校2004年及时调整管理措施,迅速提高了师生满意度,浪费现象却有愈加严重之势。在“师生满意度后勤”和“节约型校园建设”之间寻求双赢平衡,成了当时安阳师院后勤管理人员首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学院后勤集团2005年提出了“创师生满意后勤,建节约型校园”的口号。

在寻求双赢平衡的过程中,安阳师院更加重视科学管理的作用。首先是科学的预算调控。在以往的水电费用管理中,学校是没有细化的预算调控的,所以造成了各个部门及师生员工节约职责的不明确。2005年后,学院对水电费用等进行了科学的预算调控,并把细化的指标运用到具体的管理中。这样,很多部门的领导把节约纳入到了工作范围,对它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继续教育学院一位主管后勤的副院长告诉记者,正是学校的这种预算调控让他们认真对待节约的问题。“根据学校给学院的预算指标,我开始积极关注学院的用水用电情况。在这一过程中,也确实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水管漏水问题,有的地方水管漏水一天竟浪费10多吨水。这在以前是我注意不到的。”他认为预算调控调动了师生员工的节约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节约意识。其次是合理的监管机制。学院设立巡视员岗位,对各个部门的节约情况进行监督,并根据奖惩制度进行奖惩。巡视员在对各个部门进行监督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工作指导,保证节约机制的顺利运行。最后是积极的技术改造。节约技术的创新为创建节约型校园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安阳师院积极引进节约新技术,在节水、节电方面进行及时的技术改造,既彰显了学校对建设节约型校园的重视,也使节约观念更加深入人心。通过这些科学的管理措施,安阳师院在保证师生满意度的基础上把创建节约型校园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使“创师生满意后勤,建节约型校园”的口号渐渐成为现实。

通过积极调整,安阳师院后勤改革已经进入探索“服务”和“节约”共同发展的改革“深水区”,但是,“在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地方院校如何深化后勤改革,促其科学发展”等问题仍然是学院发展面前的重要课题。很显然,当前的后勤改革依然处于探索阶段。对此,主管后勤工作的刘宏飞副院长已经有着更多的思考。

节约型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规划”

记者:你对学校近几年的后勤改革状况满意吗?

刘宏飞:满意,但不是“很满意”。节约型校园建设已经渐入人心,师生满意后勤也初见成效,但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更多的努力。

记者:在建设节约型校园方面,你所说的努力主要指什么?

刘宏飞:一是继续做好科学规划。这是建设节约型校园的核心工作。因为,科学规划就是最大的节约。在这里,我没有把节约型校园建设局限于后勤范围内,那样是不全面的,建设节约型校园需要学校每一个人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所以,站在整个学校的层面上,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科学规划的意义。现实中,很多高校的浪费情况是规划的不科学性造成的,这比水电浪费严重得多,其负面影响也更大更长远。二是加强科学管理,这是科学规划实现其意义的保障。

记者:这些问题是当前高校在节约型校园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吗?

刘宏飞:据我了解,应该是。

记者:在建师生满意后勤方面呢?你好像对这方面有更大的期望。

刘宏飞:是这样。在我们2005年所提出的口号中,“建师生满意后勤”是在“创节约型校园”之前的,相比而言,它也更重要。对后勤部门来说,没有“师生满意后勤”,“创节约型校园”就失去了意义。后勤改革的核心是服务。后勤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师生们的生活,关系到改革的成败,所以,我们需要在这方面下更大的工夫。这样才能体现改革的价值,才能真正服务于学校的科学发展。

记者:你对学校近几年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更满意一些?

刘宏飞:我认为我们的思路是对的。高校的本职是育人,在节约方面也要更注重教育功能。当然,高校要首先建立好节约机制,做好节约工作,为师生创造一个节约文化浓厚的氛围,但是,我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培育师生们的节约新观念,使他们成为节约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践行者、传播者。只有把这两个方面都做好了,高校才能在校园建设中更接近于节约型校园,才能算是在和谐社会和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尽到了职责。

记者:按照你的标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路还很长?

刘宏飞:任重而道远。目标已经明确了,思路也是对的,所以,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本文来源:《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年第7期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lichi

上一条:爱心有多远,“阳光支教”就能走多远

下一条:高雅艺术进校园倾倒安阳学子

关闭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