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安师】践行“三平”精神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1年03月02日 15:17 




《河南工作》(中共河南省委机关刊物)2011年第2期刊登了副院长杨新新教授弘扬“三平”精神的文章:《践行“三平”精神 在平凡中追求卓越》。原文如下:

践行“三平”精神在平凡中追求卓越

安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杨新新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卢展工书记的这三句话,每句都由两部分组成,“平凡”、“平静”、“平常”点出了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和生存状态,而“伟大追求”、“满腔热血”、“极强烈责任感”,则更强调了人的积极努力和进取精神。这三句话中蕴藏着平凡与伟大、平静与热烈、平常与精彩的辩证法,蕴含着对事业的卓越追求、对工作的虔诚敬业、对人生的深沉感悟。

细细品味“三平”精神,越来越认识到它的深厚内涵:从做人来讲,这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一种人生态度。从做事来说,这又是一个具体要求、一种职业道德、一个工作责任。我们都是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平常常的事。但“三平”精神告诉我们:岗位是平凡的,但不能平庸,做到卓越就是伟大;生活是平静的,但不能淡漠,投入真情就是热烈;工作是平常的,但不能懈怠,尽职尽责就是精彩。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三平”精神的实质是要我们把远大的理想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结合起来,不浮躁,不好高骛远,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要看到我们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都和这个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都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密切相关。我们把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做好了,就是于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伟大追求。

践行“三平”精神,就是要和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作为在大学工作了近三十年的教育工作者,要认真学习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要在期待、憧憬、振奋的同时,认识到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在做好平凡的本职工作中体会为伟大事业贡献力量的兴奋。

践行“三平”精神,就是要创新性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的教育事业必须改革创新。这是高等教育的出路所在,而改革创新的关键之一在于教育系统内部解放思想。我们的各种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沿用了几十年,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体的、历史的,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改革创新,这是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我们要积极投身高等教育改革创新,要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勇于担当,勇于探索,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尽到应尽的职责。

践行“三平”精神,就是要努力破解在平常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并把它与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伟大事业相联系,在平凡中追求卓越。河南发展的四大难题之一是“人往哪里去”,要破解这个难题,就要看我们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是不是培养了与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的人才,是不是学以致用的人才。我们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引下,准确定位,真正培养出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为破解河南发展难题,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践行“三平”精神,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大学的基本职能之一是科学研究。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大学学术中掺杂了一些杂音,例如学术掺假、学术腐败、功利科研等等,心态浮躁,追逐名利是重要原因。归根结底还是耐不住寂寞,守不住平静。但是,做学问搞研究必须做到淡泊名利,克服浮躁才能潜心研究。这是大学教师的职责所在和岗位要求,也是“三平”精神对我们的基本要求。

“三平”精神既是一种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也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摒弃浮躁和张扬的平实、平静的生活态度,一种于人的健康非常有利的生活态度。保持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做人、做事,又不甘平庸,积极进取,不抛弃、不放弃,就能扎扎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就能把平凡做到卓越,让平静的生活和工作永远充满精彩的乐章!

文章录入:xwzx 责任编辑:xwzx

上一条:【河南教育】安阳师范学院召开党建工作会议

下一条:【媒体安师】大学生讲感恩 小学生受感动

关闭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