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2012年12月13日第12版头题报道: 记者 李树华 通讯员 赵晓晓 李赵琴 日前,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公布的国家社科基金第二批资助学术期刊的100种刊物中,河南省获批两个,而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刊》名列其中,获得每年40万元、至少连续三年的资助。 立足地方 特色办刊 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蝉联七届“河南省一级期刊”荣誉称号,“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入选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近年来,《殷都学刊》以甲骨文与殷商文化研究的办刊特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980年,《殷都学刊》的前身《安阳师专学报》创刊。1984年,《安阳师专学报》更名为《殷都学刊》,从当年第2期开始,《殷都学刊》开设了“殷商文化研究”专栏。而当年的10月7日至13日,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在安阳举行,《殷都学刊》以会议主办方的优势直接参与大会,并在最短时间内出版学术论文集,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殷都学刊》一时间名扬海内外。当年,书法大师启功先生亲自为《殷都学刊》题写了刊名。 从1984年起,“殷商文化研究”专栏成为《殷都学刊》最稳固的常设栏目,至今已连续126期不间断,累计发表论文近600篇,成为全国连续刊发同一专题栏目时间最长的期刊。 更新观念 创新办刊 “殷商文化研究班”是依托《殷都学刊》开设的特色文化班,是《殷都学刊》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举措。目前,殷商文化研究班的6位学员中,5人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活跃在甲骨学与殷商文化研究领域中的生力军。而依托《殷都学刊》这个平台,著名甲骨学大师胡厚宣,著名学者李学勤、王宇信、杨升南、李民先后为“殷商文化研究班”授课,使首届“殷商文化研究班”学员一开始就接触到了甲骨学研究的最前沿,并逐步成为殷商文化研究领域的佼佼者。 除此之外,学校还于1993年建立殷商文化研究所,以《殷都学刊》为依托多次参与发起和举办大型全国和国际学术会议。截至目前,《殷都学刊》主办和协办与殷商文化研究有关的大型学术会议15次。其中,国内学术会议9次,国际学术会议6次。 放眼世界 开放办刊 《殷都学刊》从1985年获准公开发行,1986年开始向国外发行。目前,发行至美、日、韩、俄、加、澳、法、英、德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量比《北京大学学报》等高校社科期刊都多,长期居全国高校人文社科学术期刊前列,是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的核心订阅对象。 《殷都学刊》长期与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保持着密切的沟通和联系,作者涉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著名甲骨学、考古学家胡厚宣、李学勤、田昌五、邹衡、裘锡圭、李民、王宇信、杨升南、宋镇豪、张光直(美)、艾兰(英)、吉德炜(美)、刘克甫(俄)、伊藤道治(日)、许进雄(加)等都曾经在《殷都学刊》上发表了其在殷商文化研究方面的扛鼎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