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安师】《河南日报》安阳师范学院:三个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记者:李树华 通讯员:王晓伟 河南日报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8年12月06日 17:46 




《河南日报》2018125日报道: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8-12/05/content_301777.htm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红旗渠精神融入办学育人全过程。近年来,安阳师范学院始终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作为立德树人的强大动力,融入校风学风、融入目标定位、融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课堂、进科研、进实践,形成了三融三进红旗渠精神特色育人模式。将红旗渠精神写入学校党代会报告、学校十三五办学与事业发展规划和人才培养方案;搭建了红旗渠精神文化教育平台,用红旗渠精神帮助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领青年学生坚定信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红旗渠精神列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融入课堂教学、课程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教学环节;成立红旗渠精神研究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红旗渠精神研究;将红旗渠精神融入社会实践,加大与林州市政府协同育人力度,推进与红旗渠纪念馆共建共享,形成了十个一实践育人模式;打造红旗渠精神我来讲”“重走红旗渠再续艰苦创业梦特色实践品牌项目;连续9年组织红旗渠精神我来讲宣讲调研服务团,足迹遍布河南、河北、广西、新疆等省、自治区的20余个城市,累计宣讲1000余次,受众超过10万人;涌现出一批批自强不息、扎根基层、创新创业、爱国奉献的安师人;《红旗渠建设者》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原创舞蹈《玄鸟灵寻》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红旗渠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每一个安师人的血脉,成为安师人的精神基因。

聚焦地域文化传承创新,推动甲骨文研究由绝学变显学。学校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甲骨学研究中,开创了甲骨学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研发出目前国际上容量最大、信息最全、业内影响最广的甲骨文字典和图文数据库,开发的汉字演变软件被孔子学院作为辅助教材广泛使用。甲骨文信息处理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考释研究》9个子课题中,学校独揽3项。主持承担国家基金项目14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授权国家专利8项。涌现出郭青萍、郭旭东、刘永革、韩江苏等一批国内知名的甲骨学研究专家。《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南日报》对学校甲骨学研究成果进行10多次专题报道。研究成果受到王宇信、宋镇豪等国内甲骨学专家的高度评价和中宣部、教育部、国家社科规划办的高度关注。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作出了独特贡献。

聚焦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做大做强汉语文化海外传播。学校围绕一带一路,积极服务中华文化走出去。积极搭建汉字文化研究与汉语海外传播平台。牵头组建河南省唯一以文化传承创新与传播为内容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主持承担国家基金项目11项、出版学术专著20余部。在英国、泰国建立海外实习基地4个,在校内建有国内面积最大、功能最全的汉字文化体验馆。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多所高校及孔子学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组建国际教师教育学院,先后招收泰国等国留学生50余人。拥有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和硕士专业,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入选河南省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特色品牌。先后向泰国、印尼、约旦等16个国家和地区派出500余名汉语国际教师志愿者,涌现出李小山、董文龙等优秀汉语教师志愿者全球最美汉语教师志愿者。主办或参与国际汉字大会、中国文字巡展、联合国中文日、文化部欢乐春节等活动。《中国教育报》以安阳师范学院:汉语海外传播舞台上的华丽舞者为题整版报道了学校在汉语海外传播事业中的突出贡献。

(责任编辑  王晓伟)

 

 

 

上一条:【媒体安师】《安阳日报》:让创业插上艺术的翅膀——安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创业教育改革走笔

下一条:【媒体安师】《安阳日报》:让科学之花在校园绽放——安阳师范学院博士科普团活动侧记

关闭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